据史书记载,唐贞观三年(629年)玄奘(唐僧,唐三藏,陈祎)从长安出发西行中亚求学,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进而成为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并被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因此有人说,玄奘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出国留学生。

其后自18世纪70-80年代广州人黄亚东(1753年出生,1784年回国)赴英留学;继而于1847年同为广东籍的容闳,黄宽,黄胜三人赴美留学,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留学史文献显示,千百年来中国人出国留学活动的整体规模,由小到大,自寡渐众,从点及面,由弱趋强,伴随着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中外交流,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跌宕起伏的多层次留学进程和多样化留学轨迹。

我国留学类博物馆及纪念馆和文物展的兴起,起源于出国留学活动的日趋活跃与规模化发展,根植于留学生活与实践的广博土壤,是留学进程中学术积累,文化积淀以及民间外交的体现与标志,并承载着我国留学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理想,对传承中国留学精神,促进中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数十年间相继开办的十余所中国留学博物馆及纪念馆和数十次留学史文物展,为我国百多年间留学史文物文献的汇集和陈展,打开了一扇扇流光溢彩的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十三五”期间全国备案的各类博物馆数量已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增幅高达23.4%,总量跃居为全球前五位。即便于疫情状态之下的2020年,全国博物馆举仍然办了2.9万多个展览,策划了22.5万余场教育活动;即使在疫情常态化采取限流措施的情况下,全国博物馆仍接待观众5.4亿人次,其中未成年人1.3亿人次;“参观博物馆”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新风尚和新追求。

2007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于修订版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对博物馆进行了重新定义,将博物馆的教育目的调整为其首要目的。2020年9月30日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旨在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教育机构的合作机制,推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2021年4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1年世界博物馆报告》中指出,全球博物馆在疫情暴发后的2021年初以来,参观人数与2019年相比平均下降70%,因此建议各国博物馆推进实施大规模数字化政策,以支持相关的教育培训和学术研究。2021年5月11日中宣部和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2035年要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

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博物展览,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的号召,在留学活动持续并较快发展的新形势下----“东西方留学云博馆”协同相关组织机构以及具有社会影响的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在组建专门性综合性和全视野网上留学博物馆的基础上,将深度发掘其留学史教育的各项功能;“东西方留学云博馆”坚持公益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社会教育理念,将持续提升策展布展的整体效果,扩大留学史教育的社会受益面,面向社会各类群体不断提高公众服务意识;“东西方留学云博馆”未来将主动协调并十分期待与各界共创可持续拓宽的交流协作布展机制,发挥留学类博物馆和纪念馆在科学精神传承与国际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经历了初创期并处于上升期的我国留学类博物馆纪念馆和历史文物展,正面临着“整合,融通,提升,共建”等诸多内容的改革与发展需求。随着近年来数字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首都北京创办“东西方留学云博馆”,堪称与时并进,时代需求,呼之欲出,填补空白。在聚焦同行同仁基本共识的基础上,“东西方留学云博馆”必将:依循学术立馆,大胆开拓创新,注入时代活力,完善留学研究,坚持共建共享,实现有效运行,进而服务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服务于教育对外开放和教育国际交流。